【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磊彬】9月24日,工信部公示2025年度(第四批)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。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航空航天精密部件产业集群、河南省新乡县振动筛分装备产业集群、河南省光山县羽绒制品产业集群等6个集群在列。 截至目前,河南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已达15个,省级集群规模突破66个,覆盖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,有力促进了河南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。 细分领域优势突出 河南已累计培育15个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,是指定位在县级区划范围内,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,以中小企业为主体,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。 作为县域经济的“增长极”和“特色名片”,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通过“集聚效应、协同效应、品牌效应”,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 根据9月24日工信部公示的2025年度(第四批)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,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航空航天精密部件产业集群、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电子化工材料产业集群、河南省光山县羽绒制品产业集群等6个集群在列。 据了解,本次新入围的6个国家级产业集群,在主导产业聚焦度、产业链协同、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,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。 以洛阳市孟津区电子化工材料产业集群为例,该集群聚焦六大产业链(烯烃、芳烃、氟基、硅基、碳基、铜基)、三大产业集群(高端石化材料、电子化工材料、新能源材料),大力发展聚酯、聚烯、碳纤维复合材料、特种树脂、结构泡沫材料等,其中聚酯催化剂单项产品全国第一。在细分领域发展水平突出,优势显著。 洛阳市孟津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2022年—2024年,孟津区电子化工材料产业集群总产值分别为76.5亿元、89.17亿元、115.41亿元。2024年,集群主导产业产值占集群总产值的比例达99.23%。 “在创新能力方面,截至2024年,该集群内共有4家专精特新‘小巨人’企业、1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、2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、2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。”洛阳市孟津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这位相关负责人说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河南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提升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,树标杆、育集群、促发展。截至目前,河南省已累计培育15个国家级、66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,覆盖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。 “小集群”撬动“大产业” 已吸纳就业人员超95万人 为提升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专业化、特色化、集群化发展水平,2023年3月,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《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管理办法》),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、激发县域经济活力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关键环节配套能力。 同时,《管理办法》明确规定,申报省级特色产业集群须同时满足建设管理规范、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成效显著、协同创新能力较强、数字化转型效果明显、绿色化发展水平较高等条件。此外,还要求集群发展水平位居细分领域全省乃至全国前列,有较高的集群品牌知名度。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杨新生在9月2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,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集聚企业数量超2.4万家,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2300家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00家。 “2024年,集群共实现总产值9800亿元,同比增长9.1%,占所在县域工业产值的70%以上,吸纳就业人员超95万人。”杨新生说。 目前,河南省已涌现出巩义铝加工、睢县制鞋、平舆户外休闲、鹿邑美妆彩妆、兰考品牌家居、通许酸辣粉、温县休闲食品、柘城超硬材料、淮滨纺织服装、长垣起重等一大批特色鲜明、带动就业能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。 比如,鹿邑县打造了链条完整、配套完善的化妆刷产业集群,共有企业1310家,年产美妆彩妆化妆刷1.5亿套,产量占全国50%以上,带动就业7万人,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灵活就业。 可以说,这些“小集群”已经撬动起“大产业”,成为推动县域经济从“规模扩张”向 “质量效益”转型的关键力量。 对国家级集群给予200万元奖励 鼓励产业集群走专业化、特色化道路 为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,河南省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,并构建了“国家级—省级”梯度培育体系。 根据《管理办法》,鼓励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加强对集群的财政、金融、产业、创新、土地、人才等政策的支持协调,落实好各类惠企政策,加强对集群参与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,推动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集群的投资力度,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。 杨新生在发布会上介绍,河南省对国家级集群给予200万元奖励,并推动各地市出台配套支持政策。如郑州市对新认定的国家级、省级集群分别给予不超过100万元、50万元奖励。 “按照全省产业链群布局,建立分级分层培育机制,引导各县(市)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聚焦主导产业,发挥优势、挖掘潜力,走专业化、特色化发展道路,形成错位发展、优势互补的集群发展格局。”杨新生说。 此外,河南省积极推动各地创新要素供给方式,多措并举强化保障支撑产业集群健康发展。比如,信阳市设立绿色家居产业专项基金,长垣市创新实施创新发展奖励积分管理办法,新安县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基地,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要素保障。 责编:陈玉尧 | 审校:张翼鹏 | 审核:李震 | 监审:古筝 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 |